「音藥」聽一聽,情志舒暢病消退~
音樂有治病功效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可以追溯了。 經常聽音樂的人,其內分泌系統、消化系統可從內到外得到調整。音樂還能緩解皮膚的衰老,增加人的壽命。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醫學巨著《黃帝內經》中就記載著:“肝屬木,在音為角,在志為怒;心屬火,在音為徴,在志為喜;脾屬土,在音為宮,在志為思;肺屬金,在音為商,在志為憂;腎屬水,在音為羽,在志為恐”。角、徴、宮、商、羽五音稱之為“天五行”。
在聆聽中讓曲調、情志、臟氣共鳴互動,達到動蕩血脈、通暢精神和心脈的作用。生理學上,當音樂振動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(心率、心律、呼吸、血壓、脈搏等)相吻合時,就會產生生理共振、共鳴。這便是《黃帝內經》所提出的“五音療疾”的身心基礎。音樂是最好的療養師,翩翩而來的樂符,可以深入人心,在中醫心理學中,音樂可以感染、調理情緒,進而影響身體。古代貴族宮廷配備樂隊歌者,不純為了娛樂,還有一項重要作用是用音樂舒神靜性、頤養身心。
養肝音樂
肝不好常常出現抑郁、易怒等情緒,而乳房脹痛、口苦、痛經、舌邊部潰瘍、眼部干澀、膽小、容易受驚嚇則是外在表征。
最養肝曲目:肝順需要木氣練達,適合欣賞的曲目為《胡笳十八拍》。這首曲子中屬于金的商音元素稍重,剛好可以克制體內過多的木氣,同時曲中婉轉地配上了較為合適的屬于水的羽音,水又可以很好地滋養木氣,使之柔軟、順暢。
最佳聆聽時間:19:00-23:00。這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間,一來可以克制旺盛的肝氣,以免過多的肝氣演變成火,另外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旺盛的陰氣來滋養肝,使之平衡正常。
音樂是最好的療養師,翩翩而來的樂符,可以深入人心,在中醫心理學中,音樂可以感染、調理情緒,進而影響身體。
上一新聞:中醫對感官的運用令人們信服